您的位置:首页 -- 新闻中心 -- 业内关注

二七区几个历史时期的道路(一)

来源:郑州日报 编辑:admin 时间:2010-08-06 09:14:49.0 点击数:545779

    据史料记载:清光绪年间,郑州城内有29条街道。除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条主干大街外,其余都是胡同里巷。城西部却是沙丘纵横,蓬蒿丛生,飞禽走兽常常栖身的地方,被称为郑州的野鸡岗,无人居住,更没有街道。

    清朝末年,卢汉、汴洛两条铁路建成,郑州成为交通要道。昔日的野鸡岗一跃成为繁闹的商埠,城市重心开始由东向火车站附近推移。从此,辖区的命运便与铁路紧紧相连。为适应商埠发展需要,市政设施街道日渐增多,最早催生的道路有:大同路(最初叫票房后街、马路大街,1916年改称大通路。北伐战争前,取孙中山先生提倡“世界大同”之意,正式名叫大同路)、德化街(与南端的天中里合并后,称为德化街)、福寿街、钱塘里(新中国成立后改称钱塘路)、敦睦东里、西里(新中国成立后合并称为敦睦路)、西郭门大街(即西关大街西口)、苑陵街、延陵街等几条商业街。由于商业贸易的兴起,商店云集,居民大增,以商业街为中心,向两侧延伸出多个居住的小街道有:裕元里、裕亨里、裕贞里、裕信里、裕仁里、智仁里、商场巷、汉川街、天莘街、石平街、保寿街、静安里、王公巷(后改称通商巷)。

    民国初年,郑州成为交通中心后,各地货物大都在此为吞吐集散地。首先,棉花业市场在火车站东边饮马池这个地块(现郑州饭店位置)成立一个规模很大的棉花交易中心,其周围分布有较大的棉花商行、货栈、仓库、转运公司、金融、保险、服务等行业。为便利棉花客商的业务联系和外运需要,又形成了兴隆街、操场街、正兴街、一马路、二马路、三马路、迎河街、顺河街、慕霖路、五虎庙前街、后街、陇海大院(后称陇海马路,1956年改称陇海路)、南下街(曾叫吕祖轩街)、银行街、万顺街、善结街、花园街、武英里、文华里(后称文化里)、彭城里、青云里、三德里、汉昌里、荣花里、五权路、永康里、丁字胡同、上西淮里、下西淮里、贫民东街、贫民西街、明远路、长春路等。后因辖区街道内人口剧增,又分出新的小街道有:估衣巷、凤鸣路、朝阳里、六合里、同春里、三多里、九如里、复兴里、阜安里、五福里、永安里、宝昌里、平安胡同等。这些最早出现的大小街道与当年火车站周围商业贸易的兴起、发展有关。难怪民间一直流行着“郑州是被火车拉来的城市”这种说法。也充分显示了辖区街道历史悠久的特点,无不留下铁路的深深烙印。